青海、宁夏:试点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
来源:6月16日 教育部综改司
【编者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各地、各高校积极探索,着力推动思政课在教材、教学、教师等方面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收到良好效果。
2014年下半年以来,青海、宁夏试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课“特聘教授”制度,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兼任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承担课程教学、参与学科建设等方式,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取得阶段成效。
加强统筹谋划
两地党委、政府对建立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谋划部署。青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参事室、省社科院、省委党校等单位及有关高校的沟通合作,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聘请35名专家学者作为首批特聘教授。宁夏开创性地采取教育部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五单位共建形式,首批聘请来自区内社科理论界、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40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
提高教学实效
开展需求调研,提高授课针对性。在对各校思政课教学需求详细摸底基础上,准确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理论和实践热点问题,结合特聘教授自身工作实际、人生经历和术业专长,青海确定“理性客观看待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等20余个主题,宁夏确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方针”“文明上网与网络信息”等10余个主题,面向省(区)内高校开展专题授课。
完善教学管理,认真组织实施。青海省委教育工委牵头,与学校协商制定特聘教授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授课学校、授课人、授课时间和地点,对教学工作作出全面细致安排。宁夏建立特聘教授与高校思政课教师合作互助机制,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推进教法创新,提高课堂效果。特聘教授通过问答互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教学模式和 “接地气”的全新话语体系,积极回应大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深入浅出地进行释疑解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构建长效机制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青海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管理办法》《特聘教授聘任管理实施细则》《特聘教授教学管理办法》,宁夏教育工委、教育厅会同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全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管理办法》,明确特聘教授应履行的工作职责,提出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
建立特聘教授师资库。宁夏整合区内外社会各界人才资源,按照“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历丰富、授课能力高超”的标准,从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区直党政机关,党校、社科联、社科院等单位中,择优遴选、建立“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师资库”。同时,推进北京大学等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与区本科高校的对口支援协作建设,将对口高校的名师、专家纳入特聘教授师资库。
建立质量反馈机制。青海组织高校及时就特聘教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省委教育工委定期召集高校宣传部长、思政部主任了解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高校教学需求与特聘教授研究方向还不完全契合、特聘教授教学工作准备不足等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办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实施以来,得到两地高校师生的一致欢迎。他们认为,特聘教授理论水平高,授课内容密切结合实际,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